<
    “那敢情好,你们常来。”

    心知以后再来,就是周云旗和其他人了,当下俩人都自动忽略了过去,认真地享受这顿饭。

    “回去的票买好了吗?”

    “买好了,后天早上八点半的车。”

    “那行,后天早点起,我送你去车站。别带太多东西,路上带着不方便。”

    “我东西本来也不多,书该卖的也卖了。”

    停了下来,突然就不知道该说什么,于是继续埋头再吃一点。

    从西门到陈霖宿舍楼下,十分钟的路愣是绕了个大圈磨蹭走了一小时。

    谁也没说该到分开的时间了,目光交集到一起的时候,七年的默契让他们同时开了口。

    “那我走了。”

    “那我走了。”

    默契到忍不住都笑了起来。

    然后各走一边,大步向前。

    第003章

    参加完毕业典礼,拿到了毕业证和学位证,后面剩下的就只有道别了。

    之前陈霖以为自己会是最后一个离校的人,所以早早做好了把七个舍友一个个送出校门,却不想临到最后,反而是她第一个离开。

    早早起来洗漱,再次检查宿舍里还有什么东西落下。

    她再轻手轻脚,也避免不了会有些小动静。舍友们纷纷起床,坐在各自的床上看她。

    越是安静,越是能感知到不舍。

    拒绝舍友们的“送一送”,她还搬出周云旗来做借口。互相道了“再见”,得到一连串的“一路顺风”。或许因为急着去赶火车,反而省了伤感。

    右手提一个大编织袋,里面是她一床还很新的冬被,衣服,以及几本书。左边肩膀上挂着个帆布包,装着证件和钱,以及水杯等。

    东西不算很重,但她一出宿舍楼,周云旗看见她这大包小包的还是皱了眉,数落道:“都提醒你少带一点了,东西太多可以寄一点,回去转几趟车还有得拿。”

    陈霖不在意地摆摆手,“东西不多,我能拎得动。”

    大编织袋被周云旗抢过去拎着,在他伸手过来要拿她帆布包时,陈霖错身躲开了,“你自己也背着包,这个我拿就行了。”

    他去新公司报到的日期就是今天,送她去了火车站后,还得赶去公司。

    学校食堂还没开门,怕时间来不及,他们都没考虑先去买早餐。公交车到得比预想中的要迟,周云旗时不时地看手表,再看看车上的公交线路图,生怕赶不上她的那趟车。

    作为要去坐车的本人,陈霖比他心态平和多了。

    “赶得上的,我已经取票了。”省了还要排队取票的时间。

    以前他才是最坐得住的那个,反而是她,做事情急躁许多,担心没能在期限内完成作业、担心赶不上车。

    但他们还是有点运气在身的。这趟车一路畅行,连招手上车的乘客都没几个,愣是比平时快了十几分钟到达终点站。

    “拿好行李、拿完行李下车了下车了。”司机停好车就催着乘客下车。

    哪怕是一路畅行缩短了时间,但距离火车出发的时间也不多了。匆匆忙忙在车站外买了热乎的小笼包,俩人快步朝进站口走去。

    周云旗才送她进到候车厅,这趟车就开始检票了。俩人坠在长长的队伍后面,眼看着队伍越来越短,周云旗从他的背包里拿出一袋东西,勉强硬塞进大编织袋里。

    一切都太匆忙,很多话没来得及说,周云旗把编织袋交回到她手上,在车站一片嘈杂里,他的声音温和清冽。

    “一路平安。”

    “陈霖,再见。”

    她刚想回一句“再见”,突然被后面的人推搡着往前,想回头,她已经到了检票口前,等过了检票口,他们已经隔了很远的距离。

    挥了挥手,无声道了“再见”,得到他的挥手示意,她知道他肯定看懂了她想说的话。

    挤上车找到自己车厢的位置,发现自己的床铺上坐着个年轻女生,看见她提着行李过来,意识到这是她的位置,女生站起来,指了指上面开口解释:“我买到了中铺,爬上爬下麻烦,我在你这坐会儿行不行?”

    “没事,你坐吧。”

    陈霖没把大编织袋往行李架放,把帆布包往床头靠墙放好,迫不及待地打开编织袋拿出周云旗塞进来的袋子。

    一包零食,还有一套西装短裙。

    她说过,等拿到电视台的第一份工资,要买身西装裙。

    “衣服很好看,配你的气质。”坐在她旁边的女生夸道。

    “谢谢。”

    傻愣愣看着窗外倒退的风景许久,耳边只有咣当咣当的声音,终于有了“已经离开海市”的真实感。把衣服展开在铺床铺上,仔仔细细地折叠好,又给收回到编织袋里。

    ——

    睡在陈霖上面中铺的女生看起来清冷,相处半天后,话一句接一句,尤其是在知道她是海市大学的学生后。

    “我叫林安安,读的海市师范大学,现在大二,你毕业了?要回老家工作?你老家是哪里的?”

    “现在毕业不包分配工作,找工作难不难啊?我看我们专业的师兄师姐找工作都挺愁的。唉,也是我们专业不好找工作。”

    这还是她第一次独自一人坐火车,以前开学、放假都是和周云旗一起走,到了县城他们才各回各家。

    距离83年开始明确提出“严打”这个词,到了现在96年,过去十三年时间,社会治安好了太多。但防人之心不可无,她担心这又是什么新奇的坑蒙拐骗手段。

    &amp;lt;a href=&quot;&quot; title=&quot;二十来岁&quot; target=&quot;_blank&quot;&amp;gt;二十来岁